如果你想去图书馆找一本书,只是知道书的名字,面对一排排整齐的书架,该从何找起?幸好图书馆根据书名进行整理了一个目录,你可以根据目录进行寻找。如果我们将图书馆变为整个互联网,我们要找到某条信息,同样需要输入目录,这就是早期的雅虎的目录搜索技术,类似于一个导航网站。但是现在如果你连书名也不知道,只是知道该书的作者,或者知道书中的某种观点,你应该如何找到该本书呢?
百度诞生了。百度使用的关键词搜索技术,能够将所有与关键词相关的数据搜寻出来。但是这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,一个作者可能写了多本书,一个观点可以再多本书中出现,但是并非是你需要找的那本书,这么多书,应该选取哪一本?此时百度的关键词排序就会影响你的决策。同时也导致了搜索的不精准。
搜索的进化在关键词搜索技术之下,最理想的结果是这样的,输入一个关键词,出现一个结果,恰好是我想要的。最坏的结果是这样的:输入一个关键词,出现的结果虽然相关,但是都不是我想要的,或者说我从众多的结果中找到我想要的结果,需要付出不小的交易成本。当然还有比这更坏的结果,那就是你选择的搜索结果是欺诈性,这就是曾经百度的虚假广告,此事不提。
为了短时间通过都多获得我想要的结果,就需要提高搜索引擎的搜索精度。搜索精度遵循以下公式:搜索精度=符合条件的结果细分行业数量,当分母越大,搜索精度越低。为了降低分母,于是出现了垂直搜索引擎,包括生意宝、阿里巴巴、 58同城、淘宝、一淘都可以归类为垂直搜索引擎。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分母,进而提高搜索精度。当然,细分行业数量越少,搜索的精度就越高。但是,垂直搜索引擎也遇到了另外的问题,就是大家不可能记住如此之多的搜索引擎,能记住谁,就看各大运营商的营销功力了。以上这些都是营销功力较强的。
搜索的移植那里有人,那里就需要搜索。当大量的人群开始从PC端转向手机端的时候,移动互联网同样需要搜索引擎。最初,搜索引擎进行直接移植,摇身一变,化身为移动搜索引擎,但是发现完全在手机中玩不转。导致简单移植玩不转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:第一是手机不同于电脑,没有键盘和数遍,输入不灵活。有难度。其二是展示方式不同,手机屏幕小,要显示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,并且没屏只能显示几条,使得查找更为困难。其三是反馈慢。一个关键词键入,显示出来需要等待一段时间,很多用户因此而放弃。其四是电脑用户偏重于资讯,而手机用户偏重于服务搜索,两者需求不同。
百度早期的简单移植没有玩转之后,李彦宏的解释了手机未来的搜索应该类似于百度知道,有人提问,立刻有人回答。或许是吧,但是这样的模式已经超过了搜索的概念。针对简单移植出现的问题的原因,也出现了很多解决方案。语音搜索试图解决手机键入不灵活的问题,百度曾经协助规模化WAP网站建设,试图解决第二个问题,4G将至,有人对于解决第三个问题抱有期望,重新对于算法的设定,更加突出服务,可能会解决第三个问题。但是在笔者看来,简单地将电脑搜索移植进入手机,本来就是先天残缺,后天补药,估计也作为不大。
搜索新玩法说起搜索,不能不说百度。过去的一年,百度根植狼性的一年,在移动互联网百度开始发力,将十几个手机应用做到了用户过亿。那么,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又是怎么玩的呢?搜索应用:PC端的搜索面对的是个体,但是随着移动领域应用数量的增多,可以预计应用的差异性也会缩小,对于大量应用进行排序,就显得非常必要。所以百度收购了91,上线了百度手机助手,大家看到了来抢入口的百度,但是也要看到冲着搜索而来的百度。
协助建站:不可能通过手机来展示PC端的搜索结果,一方面视觉欠佳,再者并非用户所需。所以百度推出了无线营销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建立移动站点,同时也调整了算法,例如将每屏的搜索结果减少至5条,增加生活服务类商户的数量。整合搜索:手机的特性就是可移动,从这点出发,百度正在着力进行百度地图的营销,例如在央视打广告等,将百度地图作为着手点,推动整合搜索。按照李开复对于整合搜索的解释,整合搜索就是排序,当用户输入扫黄,肯定是资讯显示在前列。当用户输入周杰伦,一定是音乐出现在前列。当用户输入住宿,肯定是旅店出现在前列。而百度的移动地图,就是在将全部的生活类服务整合进去,虽然这一工作百度一直在做,但是在PC端效果有限,但是在移动端,这种整合或许大有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