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师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内靠着一技之长生存,其所依靠的却是设计师的设计能力。深圳网站制作公司虽然有较多的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制作程序员,但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也是很少的,然而在互联网行业变更内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变化的,一旦跟不上时代变更也就意味着价值空间在下降。
一、设计师的现状
1.设计师已经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
2018年紧跟2017,是人工智能重点发力的一年,关于「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设计师」的话语层出不穷,很多从业者倍感危机。
AI时代是真的来了,设计师也开始被人工智能所取代。
现在,很多负责垂直业务的运营设计师已经参与到智能体系建设中,建设素材库、设定配色、排版规则和标准,帮助训练AI等。
甚至美团点评也开发了可以做Banner的智能设计系统,不光可以做Banner,今年内还可以自动生成活动主页和简单H5页面,而且是多品类覆盖,包括餐饮、休娱、丽人等。
相应的,设计部门原先计划申请的运营设计师人数就减少,甚至不新增了。
尽管AI的强势冲击很吓人,但是设计师工作中,例如设计师对目标受众的理解,现阶段是没有机器可以替代的,顶尖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在冲击之下,反而会更加突出、显眼。
2.国内设计师普遍话语权不高
在国外,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设计驱动,而国内设计师普遍话语权不高。
实际上国外很多「设计驱动」的公司,本质上是CEO驱动,有一个重视用户体验的CEO,那么全公司做事都会重视用户体验。实质上是CEO在驱动,设计仅仅是执行。
而在国内,行业环境没有那么舒服,特别是偏传统的公司,高管层对用户体验的价值认知非常弱,所以才会有设计师话语权低的问题。
如果要解决这个「历史难题」:
首先,设计团队本身要对用户体验有清晰正确的认识,不能唯设计、唯用户体验论;
然后,通过专业手段,既保障了用户体验,又良好的解决了商业问题,
那么一定是可以在业务团队那边赢得认可的。
有了实际案例证明价值,下一步就可以做一些跨团队的用户体验概念普及,去提供相关的认知度。
美团点评是一个高管层很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。在美团点评,用户体验部的价值是可以得到足够认可的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大家依然会努力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,会突破边界,比如说交互设计师会做一些用户研究和产品分析相关的事情。
项目产品Leader只需提供一个产品目标,而在「战略层、范围层、结构层、框架层、表现层」五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和输出工作,交互设计师都可以完成,产出一个完整的项目提案报告。
由此可见,设计工作者只要有实际案例证明价值,得到Leader的认可,加上持之以恒的拓展自身价值,提高自身话语权不是问题。
3.对产品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图形界面
很多刚工作的设计师摆脱不了专业的束缚,认为设计只是图形的搭建,没有更多思考。
对此,工作经验丰富,且阅人无数的崔校长表示,这是一个普遍现象,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。
在社会化精细分工的时代,设计师从专业入手,自然而然地,一开始认知会局限在图形界面上。随着专业级别的提升,会扩大认知范畴,看到界面之外的东西。这是基本规律,没有捷径。
古语说:
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
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去突破边界,这是正确的方向。现实中有很多人无法突破瓶颈,往往是拒绝突破边界,思维的局限导致了个人价值的局限。
4.设计的好坏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
大家都知道,设计是有好坏之分的,但却不一定清楚这个评判好坏的标准。
设计师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来评判好坏的。
在商业团体中,一切资源投入都是为了达成商业目的,所以能帮助达成这个目的的设计就是好设计,这是一个评判标准。而具体的标准,根据团队的商业目的差异,有很大区别。
在商业团体中,用户体验是实现商业目的的一种手段,脱离商业目的,讲纯粹的用户体验就是耍流氓。
只有摆正了这个认识,在职场中就更容易获得成功。
二、设计师的突破
1.保障用户体验是第一标准
现在,很多人都在倡导,设计规范化、组件化,这种趋势是有利有弊的。
针对这个趋势,崔校长建议,不能唯规范唯组件论。虽然规范化、组件化这类比较基本的设计增效手段,可以明显提升基层效率和基础质量,但是规范和组件只能保障底线,无法拉高设计质量的上限。
比如有的设计师会跟产品说,我们的规范如此,所以只能这么设计,这是错的,规范不是一刀切的标准,保障用户体验才是第一标准。
该用规范组件的时候就用,如果场景上不适用也不能硬用。
2.用户体验设计,不仅仅要把界面做好看
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,要有把界面做美观的能力。
界面好看是最表层的设计体现,真正的用户体验远不止于此。
《用户体验的要素》所描述的「战略层、范围层、结构层、框架层、表现层」五个要素,要做到都充分、专业、逻辑连贯,最终才能获得一个在线产品的良好用户体验。
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时,更重要的是表现层背后的商业体系、产品目标、用户心智模型,对设计依据做充分的研究和挖掘才是根本。
3.方法论为主导,找灵感
遭遇设计瓶颈时,找灵感也是有技巧的,有一部分设计师,凭空想灵感,这是低效的以方法论为主导,找灵感。
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应该以理性思维为主导,去定义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如果以Idea导向,也就是通过试错来验证有效Idea,这跟碰运气差不多,效率非常低下。
在美团点评上海用户体验部的设计路径中,总体是以方法论来主导,仅在方案的表现层,会运用头脑风暴和素材搜集的方式帮助激发灵感、发散方案。
4.注重自身和团队的共同成长
在学习、成长上,每个工作者都更注重自我的成长,这是必然的,设计师也不例外。
但工作究其根本,是自我成长、团队成长、产品成长的结合,优秀的团队一定都是非常注重这三方面成长的,美团点评也是如此。
美团点评有涵盖各个专业的互联网+大学,在设计方面设有设计学院,沉淀了很全很丰富的方法论和案例,同时公司还有复盘文化,大家会从每次的项目实践中,总结经验、获得知识。
设计师应该尝试「跨界」,个人能在其中飞速成长,这是经验之谈。
校长本人是学计算机专业的,做过产品经理,最后在设计领域深耕。
这样的综合角色帮助他更宏观、更完整地去看产品体验搭建的过程;能够更好的理解上游产品角色到底关心什么,下游开发角色需要什么;能够更好的跟相关角色沟通,并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所以设计师不仅要注重外部学习环境,还要注重自身的跨界、不断拓宽边界,自身和团队共同成长,这对你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。
5.优秀的设计团队不能没有管理者
设计不是单打独斗。
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
对团队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管理者应该是怎样的呢
优秀的设计团队在团队建设上,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、完善的专业体系、扎实的人才梯队,在结果上要有优秀的产品案例。
作为Leader:
首先,要专业过硬、学习能力强、格局大;
然后,要赋能团队,用你的决策力赋能,给团队判断正确的方向,不走错路;
用专业能力赋能,指导团队提升专业高度;
用协调能力赋能,让团队运作更高效。
刚刚成为leader的同学,可能会不适应与设计师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。
此时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思维转换。思维转换首先需要明确三个角色,崔校长总结为「三位一体管理模型」,分别是教练、裁判、经理,这三者缺一不可。
在项目过程中,要发挥教练角色,进行专业指导,保障设计输出质量,如果教练角色缺失,设计质量难以提高,设计师成长难。
在评审和决策的时候,要发挥裁判角色,给出明确的结论,承担决策责任,如果裁判角色缺失,容易变成甩锅侠,把自己的责任丢给基层设计师,设计质量容易失控,也会导致设计师压力过大,产生流失。
最后是经理角色,去思考团队建设,去选择团队需要的设计师,对设计师的绩效进行判断,识别出哪些应该重点培养,哪些应该淘汰换血。经理角色缺失会导致吃大锅饭的局面,团队能力止步不前,陷于平庸化。
6.保持高效沟通
沟通,在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中占了不小的比例。
跟团队同事进行合理的沟通,在一定程度上,能提高工作效率,专注设计质量,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本身。
对此,美团点评崔校长很有发言权。
美团点评上海用户体验部现在有100多位设计师,对接的产品经理在500人以上,对接的程序员在1000人以上,而且上下游部门都是分散的。
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都是多个的,不像UED,只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,那么沟通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难度。
为了团队沟通更高效,美团点评内部要求Leader跟相关部门的Leader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,保障信息通畅;然后,用设计流程规范,来要求设计师跟自己的上下游对接方充分沟通;最后,团队风格上推动设计师走出去,深入上下游讨论和协作,跟进产品讨论会,多到开发位置上确认实现的细节。
一个关于沟通的小故事:
在搬了办公区之后,产品的座位离设计师只有一个过道之隔,于是设计师开始有了一些「小烦恼」。产品经理一有问题就随时找设计师讨论,设计师的工作总被打断,却不太好意思拒绝产品。
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,说明产品跟设计师之间沟通非常紧密,而且很信任设计师的专业度,能够一起有效地解决问题。
这个场景在团队内部时有发生,这个「烦恼」对设计师而言,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。
设计师要做好时间管理,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安排,不能影响了总体的设计效率。
总结
设计不设限,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思考的方向。
只有自己不甘现状,勇敢突破,才能以更高的速度进步,才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,甚至未来,成为最后的赢家。